以终为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一部分:思维定式与原则

  • 由内而外
  • 七个习惯概览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

习惯一:积极主动

  • 个人愿景的原则

习惯二:以终为始

  • 个人领导力的原则
    • “以终为始”的意义
    • 凡事皆有两创
    •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 领导与管理——两项创造
    • 重新编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创造者
    • 个人使命宣言
    • 利用整个大脑
      • 两种开发右脑的方法
        • 拓展视野
        • 观想与肯定
    • 确定角色和目标
    • 家庭使命宣言
    • 组织使命宣言

习惯三:要事第一

  • 个人管理的原则
    • 独立意志的力量
    • 时间管理的四代发展
    • 第二象限
    • 说“不”需要什么
    • 走进第二象限
    • 第二象限工具
    • 成为第二象限的自我管理者
      • 确定角色
      • 选择目标
      • 制定计划
      • 每日调整
    • 实践
    • 第四代的进步
    • 授权:提升效能与产能
      • 跑腿式授权
      • 责任式授权
    • 第二象限思维定式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

  • 相互依存的思维定式
  • 情感账户

习惯四:双赢思维

  • 人际领导的原则
    •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 双赢
      • 赢/输
      • 输/赢
      • 输/输
      • 双赢或放弃协议
    • 哪一种选择最好?
    • 双赢或放弃协议
    • 双赢的五个维度
      • 品格
        • 诚信
        • 成熟
        • 富足心态
      • 人际关系
      • 协议
        • 双赢式管理培训
        • 双赢绩效协议
      • 体制
      • 流程

习惯五:知彼解己

  • 同理心沟通的原则
    • 品格与沟通
    • 同理心倾听
    • 诊断胜于处方
    • 四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回应
    • 理解与认知
    • 然后争取被人理解
    • 一对一

习惯六:统合综效

  • 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 统合综效的沟通
    • 课堂上的统合综效
    • 商业中的统合综效
    • 统合综效与沟通
    • 负面统合综效
    • 寻求第三种方案
    • 珍视差异
    • 力场分析
    • 自然界都是统合综效的

第四部分:不断更新

习惯七:不断更新

  • 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 更新的四个维度
      • 生理维度
      • 精神维度
      • 智力维度
      • 社会/情感维度
    • 为他人编写人生剧本
    • 更新的平衡
    • 更新的统合综效
    • 循环上升
  • 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
  • 代际生活
  • 成为过渡性人物
  • 实现合一

后记:我常被问到的问题

附录 A:不同生活中心的思维定式

附录 B:办公室里的第二象限

与史蒂芬·柯维的最后一次访谈

第一章:由内而外

性格伦理与个性伦理

  • 引言: 讲述了作者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引出对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 个性伦理的盛行: 二战后,成功学转向强调个性魅力、技巧和积极心态的个性伦理,忽略了品格基础。
  • 性格伦理的根基: 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源于将正直、谦逊、忠诚等美德融入性格,这些美德是成功的基石。
  • 作者的转变: 作者意识到自身问题根源于对孩子的错误认知和动机,决定改变自身思维定式,以价值观为导向养育孩子。

主要成就与次要成就

  • 次要成就的局限性: 个性技巧和捷径可能带来短期成功,但在长期关系中缺乏价值。
  • 主要成就的重要性: 正直和坚强的品格是成功的基石,决定了技巧的效用。
  • 品格的力量: 品格比言语和行为更具说服力,决定了人际关系的质量。

思维定式的威力

  • 思维定式的定义: 思维定式是解释世界的方式,如同地图指引方向。错误的地图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无论行为或态度如何努力。
  • 思维定式的无意识影响: 思维定式深植于我们心中,通常未被意识到,但它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
  • 老妇人/年轻女子图示: 通过一个视觉错觉图示,展示了思维定式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和对事物的解读。

思维定式转变的威力

  • 顿悟时刻: 当人们突然以另一种方式看待事物时,思维定式就会发生转变,带来顿悟和改变。
  • 科学领域的思维定式转变: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每一次科学突破都源于打破旧思维定式。
  • 社会领域的思维定式转变: 美国宪政民主的诞生,也是一种思维定式转变的成果。
  • 思维定式转变的影响: 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思维定式的转变都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带来巨大改变。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 原则的定义: 原则是指引人类行为的准则,具有永恒的价值,是不可违背的自然法则。
  • 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 思维定式是主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描述。客观现实是由指引人类成长和幸福的原则构成。
  • 原则的普遍性: 正直、诚实、尊严、服务、卓越等原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存在于每个文明社会中。
  • 原则与实践/价值观的区别: 实践是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价值观是主观的判断,而原则是普遍适用的真理。

成长与改变的原则

  • 自然成长过程: 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自然成长过程,每个阶段都不可或缺,无法跳跃。
  • 捷径的危害: 试图跳过成长阶段只会带来失望和挫折,就像无法通过积极思考就能成为网球职业选手。
  • 承认无知: 承认无知是学习和成长的第一步,只有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获得进步。
  • 情感成熟度: 与他人建立有效关系需要倾听和理解,这需要情感上的成熟和力量。
  • 作者的育儿错误示范: 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孩子生日派对上强迫孩子分享玩具的经历,展示了忽视孩子成长阶段和情感需求的负面后果。
  • 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就是问题本身: 寻求快速解决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只会加剧深层次问题。

全新层次的思考

  • 跳出原有思维层次: 我们需要跳出创造问题的思维层次,才能解决问题。
  • 由内而外的改变: 从自身开始改变,改变思维定式,才能真正改变外在环境。
  • 个人领域的成功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 先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 以原则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以原则为中心,意味着以品格为基础,由内而外地提升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
  • 由内而外的改变: 先改变自身,成为更好的人,才能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 个人领域的成功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 先实现自我完善,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持续更新: 由内而外的改变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基于自然法则,引领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独立和相互依存。

效能的定义

  • 鹅与金蛋的寓言: 真正的效能取决于产出(金蛋)和产能(鹅)的平衡。
  • 三种资产: 生理资产、财务资产和人力资产都需要维护和提升产能,才能持续产出。
  • 组织中的效能: 组织需要重视员工和顾客的福祉,才能保持长期的效能和成功。
  • 产出/产能平衡的应用: 在家庭教育、人际关系、企业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平衡产出和产能,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如何使用本书

  • 持续学习: 将本书作为持续学习的伴侣,而不是一次性阅读的读物。
  • 学以致用: 将学习到的内容在48小时内分享给他人,加深理解和记忆,并促进实践。

你的收获

  • 渐进式成长,革命性改变: 7个习惯的实践将带来渐进式的个人成长,最终实现革命性的改变。
  • 个人领域的成功: 提升自信,了解自身价值观和独特才能,获得内在的平静和力量。
  • 公众领域的成功: 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更深厚、更稳固、更富创造力的关系。
  • 持续更新: 通过不断更新,提升对7个习惯的理解和实践,实现螺旋式上升的成长。

第二章:以终为始

个人领导力的原则

  • 引言: 通过“参加自己葬礼”的想象练习,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引出以终为始的原则。

“以终为始”的意义

  • 明确人生方向: 以终为始意味着从对人生终点的清晰理解开始,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了解现状,并确保每一步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 避免忙碌的陷阱: 很多人忙碌却缺乏效率,因为他们努力攀登的成功阶梯,可能靠错了墙。
  • 以终点为参照: 以终点为参照,才能确保每天的行动都符合最重要的价值观,并为实现人生愿景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凡事皆有两创

  • 心理创造与物理创造: 所有事物都经历两次创造:首先是心理创造,然后是物理创造。
  • 以终为始的例子: 建造房屋、经营企业、养育孩子都需要先进行心理创造,明确目标和计划,才能在物理创造中取得成功。

主动设计还是被动接受

  • 被动接受的局限性: 如果不主动进行心理创造,就会被他人和环境所左右,按照他人设定的剧本生活。
  • 主动设计的必要性: 我们需要运用自我意识、想象力和良知来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领导与管理——两项创造

  • 领导是第一创造: 领导是决定做什么,而管理是决定如何做,领导必须先于管理。
  •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领导决定方向,管理追求效率,领导力决定了成功阶梯是否靠在正确的墙上。
  • 当今时代需要领导力: 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我们拥有愿景、方向和原则,而不仅仅是路线图。
  •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力: 我们需要明确价值观,才能设定目标并有效地管理自己。

重新编写人生剧本:成为自己的第一创造者

  • 运用想象力和良知: 我们可以运用想象力和良知来重新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摆脱不合理的旧模式。
  • 安瓦尔·萨达特的例子: 萨达特通过重新编写自己对以色列的看法,开启了中东和平进程,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
  • 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想象力和良知来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创造更有效、更符合价值观的新剧本。

个人使命宣言

  • 使命宣言的意义: 个人使命宣言是关于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事以及我们遵循的价值观和原则的书面陈述。
  • 个人使命宣言的例子: 作者列举了不同人的个人使命宣言,展示了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
  • 个人宪法: 个人使命宣言如同个人宪法,是做出人生重大决定的依据,也是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情况和情绪时做出决定的准绳。
  • 以正确原则为基础: 以正确原则为基础的个人使命宣言,赋予个人在变化中保持坚定的力量。
  • 找到人生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强调,人生的意义并非凭空捏造,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 承担责任: 我们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和人生负责,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利用整个大脑

  • 左右脑分工理论: 左脑负责逻辑、语言和分析,右脑负责直觉、创造和综合。
  • 开发右脑的重要性: 开发右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创造。
  • 两种开发右脑的方法:
    • 拓展视野: 通过想象练习,例如想象自己的葬礼或退休生活,来拓展视野,发现真正重要的价值观。
    • 观想与肯定: 通过观想和肯定,将个人使命宣言融入生活,并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引导行为。

确定角色和目标

  • 角色与目标: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个人、配偶、父母、员工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目标和责任。
  • 平衡人生: 我们需要平衡不同角色的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的和谐与圆满。
  • 有效目标的特征: 有效的目标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活动为导向,它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并帮助我们衡量是否取得成功。
  • 角色和目标的框架: 以个人使命宣言为基础,确定不同角色和目标,为设定和实现目标提供框架。

家庭使命宣言

  • 家庭使命宣言的意义: 家庭使命宣言是家庭成员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是家庭的宪法,为家庭生活提供方向和凝聚力。
  • 参与和承诺: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家庭使命宣言的过程,有助于增进沟通,加深彼此理解,并增强对家庭价值观的承诺。
  • 解决问题和做决定的指南: 当家庭遇到问题和挑战时,家庭使命宣言可以提醒家庭成员什么是最重要的,并为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提供方向。

组织使命宣言

  • 组织使命宣言的意义: 组织使命宣言是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是组织的宪法,为组织发展提供方向和凝聚力。
  • 参与和承诺: 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制定组织使命宣言的过程,有助于增进沟通,加深彼此理解,并增强对组织价值观的承诺。
  • 企业文化的核心: 组织使命宣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影响着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风格、薪酬体系、人才招聘和培训等。
  • 言行一致: 组织领导者需要言行一致地践行组织使命宣言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承诺。

第三章:要事第一

个人管理的原则

  • 引言: 强调了要事第一是实践前两个习惯的成果,是实现个人管理的有效途径。

独立意志的力量

  • 独立意志的定义: 独立意志是指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选择和行动的能力,是积极主动地执行个人使命宣言的关键。
  • 个人正直: 个人正直是衡量独立意志发展程度的指标,是信守对自己的承诺,言行一致的表现。
  • 自律的来源: 有效的个人管理需要自律,而自律源于对个人价值观和原则的认同和追随。

时间管理的四代发展

  • 第一代: 以备忘录和清单为代表,缺乏对任务的优先级排序。
  • 第二代: 以日历和日程表为代表,能够提前计划和安排活动,但仍然缺乏优先级排序。
  • 第三代: 以价值观和目标为基础,强调任务的优先级排序和每日计划,但仍然存在局限性,例如忽视长期目标、缺乏灵活性等。
  • 第四代: 以原则为中心,强调管理自身而不是时间,关注人际关系和结果,并以周为单位进行计划和安排。

第二象限

  • 时间管理矩阵: 将活动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
  • 有效人士的关注点: 有效人士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活动,例如建立关系、制定个人使命宣言、长期规划等。
  • 第二象限活动的影响: 第二象限活动能够提升个人效能,减少危机和问题的发生,并保持产出/产能平衡。

说“不”需要什么

  • 对次要事情说不: 为了专注于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会对其他事情说“不”,即使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紧急。
  • 更大的: 只有心中怀着更大的“是”,才能坚定地说“不”。
  • 最好的敌人是: 即使紧急的事情是好的,如果它妨碍了你做最重要的事情,你就需要对它说“不”。

走进第二象限

  • 前三代时间管理的局限性: 前三代时间管理工具都无法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第二象限活动。
  • 第二象限工具: 第四代时间管理工具以原则为中心,帮助我们识别和管理第二象限活动。

第二象限工具

  • 六个重要标准:
    • 一致性: 个人使命宣言、角色、目标、计划、愿望和自律之间的一致性。
    • 平衡: 保持生活各个方面的平衡。
    • 第二象限的关注: 鼓励和帮助我们投入时间在第二象限活动。
    • 以人为本: 关注人际关系,而不是仅仅关注时间表。
    • 灵活性: 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而不是控制我们的。
    • 便携性: 工具应该方便携带,随时查阅。

成为第二象限的自我管理者

  • 四个关键活动:
    • 确定角色: 列出生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 选择目标: 为每个角色设定一周内要完成的重要目标。
    •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安排每周的活动时间。
    • 每日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对每日计划进行调整。

实践

  • 以独立意志为基础: 要事第一的实践需要依靠独立意志、自律和承诺,而不是仅仅依赖短期目标和计划。
  • 灵活变通: 当更高价值与计划冲突时,我们需要灵活变通,以原则为中心做出调整。

第四代的进步

  • 五个方面:
    • 以原则为中心: 将时间管理置于正确原则的框架下。
    • 以良知为指导: 根据个人价值观安排生活,并允许灵活调整。
    • 明确个人使命: 为每天的活动提供方向和目标。
    • 平衡人生: 识别不同角色,并为每个角色设定目标和计划。
    • 更广阔的视野: 以周为单位进行计划,并定期回顾关键角色。

授权:提升效能与产能

  • 两种授权方式:
    • 跑腿式授权: 关注方法,事无巨细地指示和监督。
    • 责任式授权: 关注结果,给予他人选择方法的自由,并让他们对结果负责。

责任式授权

  • 五个要素:
    • 预期成果: 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
    • 指导方针: 规定完成任务的原则、政策等。
    • 资源: 提供人力、财力、技术或组织支持。
    • 问责制: 设定绩效标准和评估时间。
    • 后果: 明确评估结果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第二象限思维定式

  • 以重要性而非紧急性为导向: 第二象限思维定式帮助我们透过重要性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紧急性。
  • 七个习惯都属于第二象限: 七个习惯都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活动,需要我们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践。

第四章:双赢思维

人际领导的原则

  • 引言: 通过一个企业缺乏合作的案例,引出双赢思维的重要性。
  • 双赢思维的定义: 双赢思维是一种寻求互惠互利的人际交往理念,认为所有人的成功不必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 双赢: 所有参与者都对结果感到满意,并致力于执行行动计划。
  • /: 一方获胜,另一方失败,是基于权力和地位的思维模式。
  • /: 一方妥协退让,另一方获得胜利,是一种缺乏标准和期望的思维模式。
  • /: 双方都失败,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思维模式。
  • : 只关注自身利益,不关心他人,是一种缺乏合作精神的思维模式。
  • 双赢或放弃协议: 如果无法达成双赢方案,则选择放弃协议,避免不愉快的合作。

哪一种选择最好?

  • 视情况而定: 最有效的模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在真正的竞争环境中,赢/输可能适用;在需要合作的环境中,双赢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 双赢的必要性: 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双赢是唯一能够建立长期有效关系的模式。

双赢或放弃协议

  • 放弃协议的意义: 放弃协议意味着如果无法达成双赢方案,双方友好地终止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 放弃协议的应用: 在商业合作、家庭生活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双赢或放弃协议的原则,维护关系和谐。

双赢的五个维度

  • 品格:
    • 诚信: 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 成熟: 平衡勇气和体谅。
    • 富足心态: 相信资源充足,人人都有机会成功。
  • 人际关系: 建立信任和开放的沟通关系。
  • 协议: 明确双方期望,制定双赢协议。
  • 体制: 建立支持双赢的组织体系和制度。
  • 流程: 采用双赢的沟通和谈判流程。

品格

  • 诚信: 是双赢的基础,没有诚信,双赢就成了空洞的技巧。
  • 成熟: 是平衡勇气和体谅的能力,既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又能尊重他人的感受。
  • 富足心态: 相信资源充足,人人都有机会成功,乐于分享,不害怕竞争。

人际关系

  • 信任是基础: 双赢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开放和真诚的沟通。
  • 情感账户: 通过真诚、尊重和欣赏来增加情感账户的存款,提升信任度。
  • 处理赢/输思维: 面对持有赢/输思维的人,要更加注重建立关系,以真诚和耐心去影响对方。

协议

  • 以结果为导向: 双赢协议关注结果而不是方法,给予他人选择方法的自由,并让他们对结果负责。
  • 自我评估: 在双赢协议中,人们根据事先 agreed upon 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而不是由管理者进行评判。
  • 双赢式管理培训: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模式,让学员自主学习,并根据达成目标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奖励。
  • 双赢绩效协议: 明确预期结果、指导方针、资源、问责制和后果,让员工在协议框架内自我管理。
  • 自然后果: 后果是绩效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管理者随意施加的奖惩。

体制

  • 支持双赢的体系: 组织的体系和制度需要支持双赢,才能真正实现双赢文化。
  • 奖励合作: 奖励合作行为,而不是竞争行为。
  • 案例: 通过改变薪酬体系,将管理者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 align,促进团队合作。

流程

  • 以原则为中心的谈判: 将人与问题分开,关注利益而不是立场,寻求互惠互利的选择,并坚持客观标准。

四步骤流程:

  • 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 确定关键问题和关注点。
  • 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 寻找新的方案来达成结果。

第五章:知彼解己

同理心沟通的原则

  • 引言: 通过一个验光师的例子,说明在沟通中,理解对方比表达自己更重要。
  • 知彼解己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努力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理解自己。

品格与沟通

  • 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但大多数人缺乏有效的倾听训练。
  • 品格是沟通的基础: 真诚、一致的品格是建立信任和促进沟通的关键。
  • 情感账户: 良好的情感账户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能够弥补沟通中的误解和错误。

同理心倾听

  • 倾听的层次:
    • 忽视:完全不听。
    • 假装:敷衍了事。
    • 选择性倾听:只听一部分内容。
    • 专注倾听:专注于对方所说的话。
    • 同理心倾听:努力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 同理心倾听的定义: 同理心倾听是指带着理解的目的去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他们的世界和感受。
  • 同理心倾听的作用: 同理心倾听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情感账户,并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

诊断胜于处方

  • 理解问题的根源: 在给出建议之前,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根源,就像医生在开处方之前要先诊断病情一样。
  • 案例: 作者分享了女儿生病时,医生未充分了解情况就开出错误处方的经历,说明诊断的重要性。

四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回应

  • 评估: 同意或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 探询: 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
  • 建议: 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议。
  • 解读: 根据自己的动机和行为来解释对方的动机和行为。
  • 以自我为中心的回应的局限性: 这些回应会阻碍我们真正理解对方,并导致沟通障碍。

理解与认知

  • 感知的差异: 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都不同,因为我们受到不同的经验和思维定式的塑造。
  • 珍视差异: 要认识到感知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然后争取被人理解

  • 沟通的三个要素:
    • 信誉 (Ethos): 个人信誉,包括诚信和能力。
    • 情感 (Pathos): 同理心,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感受。
    • 逻辑 (Logos): 逻辑推理,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观点。
  • 沟通的顺序: 首先建立信誉和情感联系,然后再进行逻辑说服。

一对一

  • 关注影响圈: 在人际交往中,要专注于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即努力理解对方。
  • 创造机会: 主动创造机会与他人进行深入沟通,例如与孩子、配偶或同事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 同理心倾听的价值: 同理心倾听是建立良好关系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够释放创造力和促进合作。

第六章:统合综效

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 引言: 强调统合综效是七个习惯的最高境界,是所有习惯综合运用后的成果。
  • 统合综效的定义: 统合综效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提升效能。

统合综效的沟通

  • 开放的心态: 统合综效的沟通需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纳新的可能性和选择,并相信结果会比之前更好。
  • 信任和安全感: 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参与者能够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感受,并相互信任和尊重。

课堂上的统合综效

  • 案例: 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大学课堂上经历的一次统合综效的体验,学生们共同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模式,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 信任和开放: 学生们之间的信任和开放是实现统合综效的关键,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见解和疑问。

商业中的统合综效

  • 案例一: 作者与同事共同制定公司使命宣言,通过开放和真诚的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并创造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使命宣言。
  • 案例二: 作者帮助一家保险公司改变年会模式,鼓励高管们提前阅读材料,并以倾听和创造为主,最终形成了新的共同愿景。

统合综效与沟通

  • 沟通的层次:
    • 防御性沟通:低信任环境下的沟通,充满防御和保护,无法实现双赢。
    • 尊重性沟通:成熟人士之间的沟通,互相尊重,但缺乏同理心,无法激发创造力。
    • 统合综效的沟通:高信任环境下的沟通,开放、真诚、有创造力,能够产生最佳方案。
  • 情感账户: 高情感账户是统合综效沟通的基础,能够建立信任和促进合作。

负面统合综效

  • 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试图控制和操纵他人,阻碍统合综效的实现。
  • 害怕混乱: 害怕混乱的人难以忍受不确定性和 ambiguity,无法放手让创造力自由发挥。
  • 负面经验: 被负面经验伤害过的人,可能会在新的合作中采取防御姿态,阻碍统合综效的产生。

寻求第三种方案

  • 跳出二元对立: 统合综效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寻求第三种方案,实现双赢。
  • 案例: 作者分享了一个夫妻度假计划冲突的例子,说明如何通过同理心倾听和创造性合作,找到一个比双方最初方案都更好的第三种方案。

珍视差异

  • 差异的价值: 差异是统合综效的源泉,能够带来新的视角和洞察力。
  • 尊重和理解: 要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并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力场分析

  • 驱动力和阻力: 任何现状都是驱动力和阻力之间平衡的结果,驱动力促进改变,阻力阻碍改变。
  • 统合综效的作用: 统合综效能够将阻力转化为驱动力,创造新的目标和文化,并释放巨大的能量。

自然界都是统合综效的

  • 生态学: 生态学描述了自然界中的统合综效,万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 日本企业: 日本企业的成功也得益于统合综效的运用,他们重视团队合作,并创造了一种协同的企业文化。

影响圈内的统合综效

  • 个人内部的统合综效: 平衡左右脑思维,发挥各自优势,激发创造力。
  • 人际交往中的统合综效: 尊重和珍视差异,寻求第三种方案,实现双赢。

第七章:不断更新

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 引言: 通过一个伐木工不 sharpening saw 的例子,说明不断更新的重要性。
  • 习惯七的意义: 不断更新是保持个人效能和提升产能的关键,是其他六个习惯的基础。

更新的四个维度

  • 生理维度: 照顾好身体,包括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和规律运动。
  • 精神维度: 关注精神世界,通过祈祷、冥想、阅读等方式提升精神力量。
  • 智力维度: 持续学习,拓展思维,通过阅读、写作、思考等方式提升认知能力。
  • 社会/情感维度: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同理心倾听、双赢思维和统合综效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生理维度

  • 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能够提升耐力、灵活性和力量。
  • 运动的益处: 运动能够提高心血管效率、增强肌肉力量、缓解压力、提升精力和改善情绪。
  • 积极主动: 即使在忙碌的时候,也要坚持运动,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投资。

精神维度

  • 精神力量的来源: 精神力量源于对个人价值观的信仰和 commitment,可以通过祈祷、冥想、阅读等方式获得。
  • 精神更新的益处: 精神更新能够提升内心平静、坚定信念、增强抗压能力和提升生活意义。
  • 案例: 作者分享了一个通过聆听自然声音、回忆美好时光、反省动机和放下 worries 来获得精神更新的故事。

智力维度

  • 持续学习: 持续学习是保持思维敏锐的关键,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思考等方式进行。
  • 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建议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
  • 写作: 写作能够提升思维清晰度、逻辑性和表达能力,建议坚持写日记或书信。
  • 组织和计划: 组织和计划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实现目标。

社会/情感维度

  • 人际关系: 社会/情感维度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中,需要我们运用双赢思维、同理心倾听和统合综效来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
  • 内在安全感: 内在安全感是实践公众领域成功习惯的基础,让我们能够自信地与他人互动,并珍视差异。
  • 服务的价值: 服务他人能够提升个人价值感和内在安全感,建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或公益活动。

为他人编写人生剧本

  • 社会镜像: 大多数人受到社会镜像的影响,被周围人的观点、看法和思维定式所塑造。
  • 成为积极的塑造者: 我们可以选择成为积极的塑造者,肯定他人的价值和潜力,并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 案例: 作者分享了音乐剧《Man of La Mancha》中,骑士如何通过不断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妓女改变人生的故事。

更新的平衡

  • 四个维度的平衡: 自我更新需要平衡发展四个维度,任何一个维度的忽视都会对其他维度产生负面影响。
  • 组织中的平衡: 组织也需要平衡发展四个维度:经济、心理、社会/情感和精神,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更新的统合综效

  • 相互促进: 不同维度的更新活动相互促进,提升整体效能。
  • 七个习惯的协同作用: 七个习惯相互关联,共同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循环上升

  • 良知的教育: 良知是引导我们走向正确原则的内在力量,需要不断地教育和培养。
  • 学习、承诺和行动: 个人成长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承诺和行动。

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

  • 作者的个人经历: 作者分享了在夏威夷 sabbatical 期间,与妻子进行深度沟通的经历,说明由内而外改变的 transformative power。
  • 根与翅膀: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根”和“翅膀”,让他们既有坚实的价值观,又有自由飞翔的能力。

代际生活

  • 家庭传承的力量: 家庭传承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从上一代人那里汲取智慧和经验。
  • 祖先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受到祖先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会代代相传。

成为过渡性人物

  • 打破负面循环: 我们可以选择成为过渡性人物,打破负面循环,不再将负面剧本传递给下一代。
  • 积极的改变: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为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实现合一

  • 合一的意义: 合一是指个人内心和谐,与他人建立真诚、信任的关系,并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实现合一的途径: 通过实践七个习惯,以原则为中心,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才能最终实现合一。

后记:我常被问到的问题

关于七个习惯

  • 自出版以来,关于七个习惯,你学到了什么?
    • 原则与价值观: 原则是客观的自然法则,控制着行为的后果;价值观是主观的内在信念,引导行为方向。谦逊是美德之母,承认原则高于个人价值观。
    • 原则的普遍性: 七个习惯的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在世界各地和各种文化中都适用。
    • 组织中的七个习惯: 组织文化和系统体现了习惯,七个习惯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提升组织效能。
    • 七个习惯的整体性: 可以从任何一个习惯入手学习其他习惯,每个习惯都蕴含着整体的思想。
    • 内外结合: 从外部挑战出发,采用由内而外的解决方法,更能有效地运用七个习惯。
    • 相互依存的挑战: 相互依存比独立更难,需要更高的个人成熟度和安全感。
    • 七个习惯的精髓: 前三个习惯可以概括为“信守承诺”,后三个习惯可以概括为“共同解决问题”。
    • 新的语言: 七个习惯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用简洁的词语表达深刻的思想。
    • 正直与忠诚: 正直高于忠诚,是最高形式的忠诚。正直意味着以原则为中心,而不是以个人或组织为中心。
    • 持续的努力: 实践七个习惯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 你自己最难做到哪个习惯?
    • 同理心倾听: 当疲惫或自以为是的时候,很难做到真正的同理心倾听。
  • 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是否践行七个习惯?
    • 持续努力: 富兰克林柯维公司致力于践行七个习惯,但并不完美,需要持续努力和改进。
  • 为什么是七个习惯?为什么不是六个或八个?
    • 自然顺序: 三个个人领域的成功习惯 + 三个公众领域的成功习惯 + 一个不断更新的习惯 = 七个习惯。
    • 其他价值观: 其他想养成的习惯都可以归入第二个习惯,即个人价值观。
    • 第八个习惯: 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超越效能,追求卓越和意义,这需要第八个习惯。

个人问题

  • 名声如何影响你?
    • 谦卑: 名声是一种肯定,但更是一种提醒,要谦卑地认识到这些原则并非个人发明。
  • 如果重来一次,作为商人,你会做什么不同的事?
    • 战略性招聘: 更注重人才的招聘和选拔,从长远角度考虑,选择品格和能力兼优的人才。
  • 如果重来一次,作为父母,你会做什么不同的事?
    • 双赢协议: 更注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制定清晰的双赢协议。
  • 科技将如何改变未来的商业?
    • 高科技与高情感: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更加重要。
  • 你对七个习惯的全球流行感到惊讶吗?
    • 既惊讶又不惊讶: 惊讶于其全球影响力,不惊讶于其基于普遍原则的有效性。
  • 如何向幼儿教授七个习惯?
    • 以身作则: 父母以身作则,并用简单的语言向孩子解释这些原则。
  • 如何让我的老板/配偶/孩子/朋友阅读七个习惯?
    • 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让对方看到七个习惯在你的生活中带来的改变,并适时推荐。
  • 你的背景是什么?你是如何写出七个习惯的?
    • 从商到教育: 作者从商界转向教育界,并致力于开发以原则为中心的领导力发展项目,最终形成了七个习惯。
  • 你如何回应那些声称拥有成功秘诀的人?
    • 学习和比较: 如果他们的观点基于正确原则,就值得学习和借鉴。
  • 你是真的秃头,还是为了效率而剃光头?
    • 幽默: 作者以幽默的方式回应了这个问题。

与史蒂芬·柯维的最后一次访谈

时代的变迁

  • 自七个习惯出版以来,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 加速变化: 科技、经济和全球格局都在加速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
    • 永恒的原则: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永恒的原则始终适用,是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基石。
    • 对原则的忽视: 许多人试图绕过原则走捷径,最终导致生活失控。
    • 七个习惯的意义: 七个习惯帮助人们回归原则,找回自我,掌控命运。

七个习惯的持续影响力

  • 七个习惯现在还适用吗?
    • 更加适用: 七个习惯的原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适用,帮助人们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 个人成长: 七个习惯帮助人们认清自我,做出选择,并为未来编写程序。
    • 身份盗窃: 最大的身份盗窃是忘记了我们是谁,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
    • 回归自我: 七个习惯帮助人们回归自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 持续的挑战: 实践七个习惯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 全球影响力: 七个习惯已经成为全球现象,影响着个人、家庭和组织。

如何改变

  • 改变很难,我该如何改变?
    • 跟随良知: 倾听内心的声音,做出符合良知的选择。
    • 改变角色: 改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从新的视角看待世界,从而改变行为。
    • 从小事做起: 选择一个最难做到的习惯,并从小事做起,逐步建立自律和自信。

组织中的七个习惯

  • 如果我的公司或组织不践行七个习惯,怎么办?
    • 由内而外: 一切改变都始于个人,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周围环境。
    • 工业时代思维: 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人视为可控制的物体,缺乏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 七个习惯文化: 七个习惯文化赋予每个人权力,鼓励合作,并释放创造力。
    • 领导力: 七个习惯培养了一种人人都是领导者的文化,基于道德权威,而不是职位权威。

个人反思

  • 你希望留下什么遗产?
    • 家庭: 家庭是最重要的遗产,幸福的家庭是最大的成功。
    • 儿童: 每个孩子都是领导者,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 领导力教育: 通过教育孩子们正直、资源fulness、自律和双赢思维,可以培养未来的领导者。
  • 你对你作品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 持续贡献: 退休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贡献。
    • 渐强: 生活应该像音乐一样,越来越精彩,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全书思维导图:

笔记音频,笔记podcast,笔记anki卡片集加微信获取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