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我学习新技能总是很慢,效率很低,付出了很多努力却看不到明显的进步。我羡慕那些“天才”,却认为自己缺乏天赋。直到我发现了《刻意练习》这本书,才意识到,原来高效学习是有方法、有技巧的!
引言 天才存在吗
-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 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
-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
- 从有目的的练习讲起
-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 遇到瓶颈怎么办
-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
-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 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 音乐训练如何改变大脑
- 从纯智力技能到纯体格技能
- 三个重要细节
- 潜能可以被构筑
第3章 心理表征
- 偶然的盲棋大师
- 大师比新手强在哪里
- 心理表征是什么
- 刻意练习包括创建心理表征
- 行业或领域的特定性
-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
- 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信息
-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
- 如何写这本书:创建心理表征
- 如何写这本书:调整心理表征
-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 心理表征质量与音乐练习效果
- 知名钢琴家如何运用心理表征
- 体育运动也是心理活动
第4章 黄金标准
- 从音乐领域开始
-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 学小提琴,难在哪儿
- 练习时间是最重要的差别
- 来自芭蕾舞演员的证据
- 刻意练习是什么
- 不只是有目的的练习
- 刻意练习的特点
-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最大限度地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确定谁是杰出人物
- 找出杰出人物和其他人的差别
- 最佳方法是找到优秀导师
- 1万小时法则的错与对
- 错在哪里
- 对在哪里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王牌训练计划
-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 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 边干边学
- 用王牌训练方法训练医生
- 攻射科医生训练的困境
- 创建有反馈的训练工具
- 改进外科医生的心理表征
-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
- 传统医学教育的失败
-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首先,找位好导师
- 怎样找一位好导师
-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 不专注,练习没效果
- 更短的练习,更好的注意力
- 没有导师,怎么办
- 自己设计练习方法
- 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 跨越停滞阶段
- 以新的方式挑战自己
- 攻克特定的弱点
- 保持动机
- 新年决心效应
- 意志力根本不存在
- 保持动机的两个组成部分
- 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 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
- 精心设置目标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 杰出人物成长三阶段
- 兄弟姐妹的激励作用
-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 年龄与适应能力的关系
- 身体适应能力受年龄影响大
- 心理适应能力比身体更强
-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 先锋个案
- 实验证据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 破解“帕格尼尼奇迹”
- 一根弦演奏的秘密
- 破解“莫扎特传奇”
- “儿童作曲家”的秘密
- 家庭滑冰场
- 破解“天才跳高运动员的神迹”
- “第一次就跳过2米”的秘密
- 破解“自闭症奇才”
- “日历计算天才”的秘密
- “缺乏”天生才华的人
- 音盲
- 不擅长数学
- 训练VS“天才”
- 智商与棋艺有关系吗
- 训练时间比智商更重要
- 换个角度看基因差异
- 各行各业的证据
- 基因差异的真正作用
- 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 自我实现的预言
- 出生早的“优势”
- 智商高的“优势”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 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
- 刻意练习的前景
- 改变运动训练
- 改变教育与学习
- 帮助学生创建心理表征的重要性
- 创造全新的世界
- 成为“练习人”
参考文献和注释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1.1 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
- 短时记忆的限制:大脑短时记忆只能记住少量信息,一般约为7件事物,例如一个电话号码。
- 长时记忆的优势:长时记忆容量很大,但需要花费时间来存储信息。
- 突破短时记忆的限制: 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可以突破短时记忆的限制,记住更多信息。
1.2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
- 多个领域的例子: 包括马拉松、跳水、古典音乐、背诵圆周率、自由投篮等,这些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是通过大量练习取得的成就,而非天生具备超凡能力。
- 训练时长与训练方法的进步: 近代许多领域都见证了训练时长和训练方法的进步,这使得人们的技能水平稳定提高。
- 吉尼斯世界纪录: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许多看似奇特的成就也都是大量练习的结果。
1.3 从有目的的练习讲起
- 学习新技能的一般方法:
- 初学者首先会从导师、教练或书籍中获得指导,然后进行练习,直到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 一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技能便会自动化,但不再进步。
- 有目的的练习 VS 天真的练习:
- “天真的练习”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有目的的练习”则更有针对性,并且专注于提高。
1.4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 练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判断练习是否成功,并且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练习。
-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 练习时需要完全集中注意力,才能取得进步。
-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 需要知道练习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 只有不断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区,才能取得进步。
- 如果只是做已经熟练掌握的事情,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也不会进步,甚至可能退步。
1.5 遇到瓶颈怎么办
-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 遇到瓶颈时,应该尝试不同的方法,而非只是加大难度。
- 心理障碍: 有时候瓶颈是心理上的,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才能突破。
- 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练习中停止进步,不是因为达到了极限,而是因为失去了动力。
1.6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 建立检索结构: 除了走出舒适区,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检索结构”,才能更好地组织和记忆信息。
- 不同方法的有效性: 不同的练习方法,其有效性不同,有些方法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本章总结:有目的的练习比天真的练习更有效,它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但仅仅走出舒适区和专注练习还不够,还需要掌握更有效的练习方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2.1 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 伦敦复杂的路况: 伦敦的道路网络错综复杂,对导航技能要求极高。
- 出租车司机的严格测试: 伦敦出租车司机需要通过世界上最难的测试,包括熟悉2.5万条街道以及周边大量的地标建筑。
- 海马体后部: 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空间导航的部位,研究表明,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比普通人更大,且随着驾龄的增长而增大。
- 大脑的可塑性: 通过训练,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需求,正如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因长期导航而增大一样。
2.2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 大脑 VS 电脑: 传统观念认为大脑像电脑一样,结构固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可塑性”。
- 身体的适应能力: 人类的身体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例如运动员通过训练可以大幅度提高力量、耐力和速度等。
- 盲人大脑的“重新布线”: 盲人的大脑会将原本负责视觉的部位重新分配给其他感觉,例如触觉和听觉等。
- 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结构: 研究表明,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例如音乐家的左手手指控制区域比普通人更大。
2.3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 身体偏爱稳定性: 人类的身体和细胞都偏爱稳定性,即“体内平衡”,会通过各种机制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 被迫走出舒适区之后: 当身体或大脑受到超出体内平衡机制可承受范围的压力时,便会启动适应性改变,以重新建立体内平衡。
- 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不要太过: 挑战越大,大脑和身体的改变也越大,但挑战过大可能导致受伤或学习效率低下。
2.4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 音乐训练如何改变大脑: 音乐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运行,例如音乐家的小脑通常比普通人更大,且皮层中与音乐相关的区域拥有更多的脑灰质。
- 从纯智力技能到纯体格技能: 不论是智力技能还是体格技能,长期训练都会使大脑中相关部位发生改变。
2.5 三个重要细节
- 训练对大脑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不同: 年轻人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越大。
- 发展某一能力可能以牺牲其他能力为代价: 训练某一特定技能可能导致大脑将更多资源分配给该技能,而其他能力的资源则相对减少。
- 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 如果停止训练,训练带来的变化会逐渐消失。
2.6 潜能可以被构筑
- 传统学习方法的局限: 传统学习方法假设学习是发挥内在潜力,而刻意练习则认为可以通过训练来构筑新的潜力。
- 学习是控制命运的方式: 刻意练习可以通过挑战体内平衡,使大脑和身体适应新的挑战,从而构筑新的潜力。
本章总结:本章主要阐述了大脑的可塑性,即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以适应新的需求。通过走出舒适区,并进行有目的的练习,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潜力,并实现此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第3章 心理表征
3.1 偶然的盲棋大师
- 盲棋比赛: 盲棋比赛是指棋手在看不到棋盘的情况下,仅凭记忆来下棋。
- 阿廖欣的盲棋成就: 阿廖欣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也是著名的盲棋大师,他能够同时和多位对手下盲棋,并取得优异成绩。
- 盲棋能力的培养: 阿廖欣并没有刻意训练盲棋,他的盲棋能力是在长期研究和练习国际象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来的。
3.2 大师比新手强在哪里
- 有意义的记忆更高效: 国际象棋大师能够记住棋子的位置,是因为他们记住了棋局的整体模式,而非单个棋子的位置。
- 5万个数据块: 国际象棋大师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在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大量的棋局模式,称为“数据块”。
-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国际象棋大师既能看到棋局的整体,也能关注单个棋子的位置和走法。
3.3 心理表征是什么
- 定义: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可以用于有效且快速地应对特定类型的局面。
- 刻意练习包括创建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创建和完善心理表征的过程。
- 行业或领域的特定性: 心理表征是特定领域或行业的,不具备通用性。
3.4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 团队体育项目: 在团队体育项目中,杰出运动员能够迅速辨别场上队员的移动规律,并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 预测未来: 研究表明,更优秀的运动员更善于预测球场上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 无意识决策: 经验丰富的攀岩者能够根据心理表征,无意识地判断把手类型和所需的抓握方法。
3.5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
- 阅读的例子: 阅读专家能够迅速理解文章内容,是因为他们已经创建了有效的心理表征,将文字与语言、意义和背景等联系起来。
- 专业知识: 对某个主题了解越多,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细致,也越能更好地消化新的信息。
3.6 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信息
- 医学诊断的例子: 优秀的医生能够迅速诊断复杂的病例,是因为他们创建了有效的心理表征,将病人的症状、病史和其他信息与医学知识联系起来。
3.7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
- 攀岩和外科手术的例子: 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和外科医生能够在行动之前,创建清晰的心理表征,指导他们的行动。
- 写作的例子: 出色的作家在写作之前会先创建心理表征,确定文章的主题、结构和逻辑等。
3.8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 音乐表演的例子: 优秀的音乐家能够更有效地练习和演奏,是因为他们创建了高质量的心理表征,指导他们的练习和演奏。
- 心理表征质量与练习效果: 心理表征的质量越高,练习的效果也越好。
- 良性循环: 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本章总结:心理表征是刻意练习的核心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规律、解释信息、组织信息、制订计划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创建和完善心理表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第4章 黄金标准
4.1 从音乐领域开始
- 音乐训练的特点: 音乐表演领域有客观的绩效评估标准、高度的竞争性、悠久的历史和完善的训练方法。
- 小提琴演奏的难度: 小提琴演奏需要精确的手指位置、熟练的运弓技巧和大量的练习时间。
- 音乐学院小提琴学生研究: 研究表明,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比其他学生花在独奏练习上的时间明显更多。
4.2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 学小提琴,难在哪儿: 小提琴演奏需要精确的手指位置、复杂的运弓技巧和长期的练习时间,没有捷径可走。
- 练习时间是最重要的差别: 研究表明,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比其他学生花在独奏练习上的时间明显更多。
- 来自芭蕾舞演员的证据: 研究表明,芭蕾舞演员的练习时间与其成就水平密切相关。
4.3 刻意练习是什么
- 不只是有目的的练习: 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的更高级形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 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存在客观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有效的训练方法。
- 它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指导学生提高水平。
- 刻意练习的特点:
- 针对已发展出训练方法的技能
- 需要走出舒适区
- 包含明确的目标
- 需要全神贯注
- 包含反馈并进行调整
- 创建并依赖有效的心理表征
- 专注于特定技能的提高
4.4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 最大限度地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即使你的领域或行业不具备刻意练习的条件,也可以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指导练习。
- 确定谁是杰出人物: 尽可能使用客观的标准来识别杰出人物,并注意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 找出杰出人物和其他人的差别: 分析杰出人物的行为和思考过程,以找出他们与其他人的差别。
- 最佳方法是找到优秀导师: 优秀的导师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反馈和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水平。
4.5 1万小时法则的错与对
- 错在哪里:
- 1万小时并非一个神奇的数字,练习时间因行业而异。
- 并非所有练习都能有效提高技能,刻意练习与一般的练习有区别。
- 1万小时的练习不保证成为专家。
- 对在哪里: 在许多需要人类付出艰辛努力的行业或领域之中,要想成为世界上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必须经历多年的练习。
本章总结:本章介绍了刻意练习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方法。刻意练习是提高技能和表现最有效的方法,即使你的领域或行业不具备刻意练习的条件,也可以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指导练习。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5.1 王牌训练计划
- 美国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困境: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战绩不佳,需要改进训练方法。
- “王牌飞行员学校”: 海军建立了“王牌飞行员学校”,模拟实战场景,并由经验丰富的教官提供反馈,帮助飞行员提高战斗技能。
- 训练效果: 王牌飞行员训练计划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了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战斗力。
- 各行各业都需要“王牌训练计划”: 王牌飞行员训练计划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和领域,帮助人们提高绩效和表现。
5.2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 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 人的能力不受基因限制,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 重复做同一件事情不一定会更擅长。
- 仅仅努力工作不一定会更优秀,需要采用有效的练习方法。
- 边干边学: 将日常工作活动转变为练习机会,例如在公司会议中进行演讲练习,并获得反馈。
5.3 用王牌训练方法训练医生
- 攻射科医生训练的困境: 放射科医生难以获得关于诊断结果的有效反馈,限制了他们的技能提高。
- 创建有反馈的训练工具: 建立包含大量乳房X射线照片的数据库,并提供反馈机制,帮助放射科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
- 改进外科医生的心理表征: 研究表明,杰出的外科医生拥有更准确的心理表征,指导他们的手术操作。
- 模拟练习: 通过模拟练习,例如使用仿真器或案例研究库,帮助医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技能,并获得反馈。
5.4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 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刻意练习侧重于提高技能。
- 传统医学教育的失败: 传统的医学教育侧重于传授知识,缺乏对技能的训练,导致医生的技能水平难以提高。
5.5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 技能训练: 将训练的重点从知识转移到技能,例如通过模拟练习、反馈机制和个性化指导等,帮助医生提高技能水平。
本章总结:本章介绍了如何将刻意练习原则应用到工作环境中,帮助人们提高绩效和表现。通过模拟练习、反馈机制、个性化指导等,可以将日常工作活动转变为练习机会,并帮助人们创建更有效的心理表征。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6.1 首先,找位好导师
- 高尔夫球手“丹计划”: 一个从未打过高尔夫球的男子,通过刻苦练习,将自己训练成了高水平的球手。
- 导师的重要性: 优秀的导师能够提供有效的指导、反馈和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水平。
- 怎样找一位好导师:
- 导师应该在行业或领域中有所成就,并具备教学经验。
- 可以通过询问导师的经验、调查学生的评价、了解导师的训练方法等来选择合适的导师。
- 当自身的水平提高时,可能需要更换更优秀的导师。
6.2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 练习需要专注: 练习时需要全神贯注,避免分心,才能取得进步。
- 不专注,练习没效果: 如果练习时漫不经心,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也不会取得进步。
- 更短的练习,更好的注意力: 将练习时间缩短,有助于保持专注,提高练习效率。
6.3 没有导师,怎么办
- 富兰克林的写作练习: 富兰克林通过模仿优秀的文章,并进行反复练习,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 自己设计练习方法: 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需要自己设计练习方法,并注意专注、反馈和纠正错误。
- 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和纠正错误(Fix it)是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关键。
6.4 跨越停滞阶段
- 停滞阶段的普遍性: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停滞阶段是正常现象。
- 以新的方式挑战自己: 通过改变练习方法、增加难度或寻求新挑战等方式来突破停滞阶段。
- 攻克特定的弱点: 分析停滞的原因,并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来克服弱点。
6.5 保持动机
- 新年决心效应: 许多人难以坚持练习,是因为缺乏持续的动力。
- 意志力根本不存在: 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一种通用的意志力,意志力是特定情境的。
- 保持动机的两个组成部分:
- 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例如固定练习时间、减少干扰、保证充足睡眠和健康等。
- 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 例如找到练习的乐趣、获得社会认可、建立支持体系、设定目标和奖励等。
本章总结:本章介绍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包括寻找导师、保持专注、设计练习方法、克服停滞阶段和保持动机等。通过将刻意练习融入日常生活,可以持续提高技能水平,实现个人目标。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7.1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 波尔加姐妹的国际象棋成就: 波尔加三姐妹都是国际象棋大师,她们的成功证明了后天训练可以培养出杰出人物。
7.2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 杰出人物成长三阶段:
- 第一阶段:孩子以玩耍的方式接触到某个领域或行业,并产生兴趣。
- 第二阶段:孩子开始认真练习,并获得父母和导师的支持与指导。
- 第三阶段:孩子全力投入,并寻求专业教练的指导。
- 兄弟姐妹的激励作用: 许多杰出人物都有哥哥姐姐,可以作为榜样、竞争对手和学习对象。
7.3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 刻意练习的开始: 学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训练,并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 父母和导师的支持: 父母和导师提供支持、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保持动机,并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 动机从外部转向内部: 学生开始从练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并逐渐变得能够自我激励。
7.4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 寻求最佳指导: 学生会寻找最优秀的导师和学校,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 更高的期望: 学生面临更高的期望,并致力于达到领域或行业的最高水平。
- 家庭的支持: 家人的支持,例如经济支持和时间安排等,对学生的进步至关重要。
7.5 年龄与适应能力的关系
- 身体适应能力受年龄影响大: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适应能力会下降,但依然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
- 心理适应能力比身体更强: 心理的适应能力比身体更强,且不受年龄的限制。
7.6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 先锋个案: 研究表明,成年人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完美音高。
- 实验证据: 实验结果表明,成年人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辨别音调的能力。
7.7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 创新者的特点: 创新者通常是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已经成为杰出人物的人,他们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创造新的事物。
- 创新离不开刻意练习: 创新者通常是在长期刻意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突破和创新。
本章总结:本章介绍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四个阶段,以及年龄与适应能力的关系。杰出人物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技能水平,并最终实现卓越。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8.1 破解“帕格尼尼奇迹”
- 帕格尼尼的单弦演奏: 帕格尼尼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他能够用一根琴弦演奏出完整的曲子,这被认为是天生的才华。
- 一根弦演奏的秘密: 帕格尼尼的单弦演奏并非天生的才华,而是经过长期练习的结果。
8.2 破解“莫扎特传奇”
- 莫扎特的音乐成就: 莫扎特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年幼时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
- “儿童作曲家”的秘密: 莫扎特的音乐成就并非天生的才华,而是来自父亲的早期训练和指导。
- 家庭滑冰场: 马里奥·拉缪的冰球天赋并非天生的,而是来自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8.3 破解“天才跳高运动员的神迹”
- 唐纳德·托马斯的跳高成就: 唐纳德·托马斯是一位跳高运动员,他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就跳出了惊人的高度,这被认为是天生的才华。
- “第一次就跳过2米”的秘密: 托马斯的跳高成就并非天生的才华,而是来自之前的跳高和扣篮训练。
8.4 破解“自闭症奇才”
- 自闭症奇才: 自闭症奇才通常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超常的能力,这被认为是天生的才华。
- “日历计算天才”的秘密: 自闭症奇才的超常能力并非天生的才华,而是来自长期练习和专注。
8.5 “缺乏”天生才华的人
- 音盲: 大多数认为自己不会唱歌的人,并非天生音盲,而是缺乏练习。
- 不擅长数学: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不擅长数学,但研究表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学会数学。
8.6 训练VS“天才”
- 智商与棋艺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学习国际象棋的初期,智商较高的孩子更容易进步,但在达到一定水平后,练习时间和质量比智商更重要。
- 训练时间比智商更重要: 长期练习可以创建更有效的心理表征,这比天生的智力更能决定技能水平。
8.7 换个角度看基因差异
- 各行各业的证据: 在许多领域和行业中,研究都没有发现天生的才华与杰出成就之间存在关联。
- 基因差异的真正作用: 基因的差异可能影响人们练习的动机和效率,但并非直接决定技能水平。
8.8 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 自我实现的预言: 相信天生才华,会导致人们根据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对待他人,并最终影响他们的发展。
- 出生早的“优势”: 在加拿大青少年冰球比赛中,出生早的孩子更容易被认为有天赋,并获得更多机会和鼓励。
- 智商高的“优势”: 在学习的初期,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取得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智商低的孩子就无法取得成就。
本章总结:本章通过分析多个案例,揭示了“天生才华”的真相,并强调了练习在培养杰出能力中的重要性。相信天生才华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并限制人们的潜能发展。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9.1 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
- 传统的物理教学: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讲授知识为主,缺乏对技能的训练。
- 刻意练习方法: 韦曼等人设计了一种新的物理教学方法,以刻意练习原则为基础,强调学生练习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
- 最好的教学效果: 刻意练习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9.2 刻意练习的前景
- 改变运动训练: 将刻意练习原则应用到运动训练中,可以通过个性化指导和心理表征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更快地提高水平。
- 改变教育与学习: 将刻意练习原则应用到教育中,可以通过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创建心理表征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9.3 创造全新的世界
- 帮助学生创建心理表征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创建心理表征,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懂得如何在不同领域中追求卓越。
- 成为“练习人”: 刻意练习可以让我们成为“练习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发表回复